-
简介 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人物影响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
-
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
-
简介 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
-
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扩展资料:鲁迅的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
-
简介 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是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他...
-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扩展资料艺术手法:1、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但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
-
简介 鲁迅所处于1881年-1936年的时代,是正处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期。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3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
-
简介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
-
简介 1925年鲁迅的生活状况应该是比较恶劣的,因为那时候的话鲁迅身处在饥寒交迫的年代里。1925年鲁迅主要的活动。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
简介 (1)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撰文《纪念刘和珍君》以示纪念,却因此触怒北洋军阀政府,被迫辞去职务,远赴厦门继续讲学。(2)1931年,鲁迅赠书给进步作家柔石,结果柔石被非法逮捕并秘密杀害,鲁迅也因此遭追查,举家被迫迁居上海黄陆路花园庄,一月后方得搬回原住处。扩展资料:鲁迅不仅是伟大的...
-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
-
简介 鲁迅《风波》主题如下:《风波》的开始是对一般风景环境的描述。它描绘了江南村镇从远到近,从大到小的特点,奠定了小说的社会基调,即它不是一个繁荣发达的大城市。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详细叙述表明,辛亥革命的失败没有深入群众,没有深入农村,也没有根除人民中的封建...
-
简介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学了好多文学巨著,这些资料的资料怎么在线查询呢 工具/原料 电脑 方法/步骤 1 百度搜索,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进入官网。2 这就是官网的首页儿 3 点击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界面,点击在线检索系统 4 进入到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看到,有著作有翻译,还有院...
-
所以鲁迅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扩展资料:文学赏析小说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小说一开始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悲凉的气氛,是为后面的感慨作渲染和铺垫:“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这也...
-
扩展资料:文章名家点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彬《现代散文鉴赏辞典》:“鲁迅在世的时候,周晔是一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的小姑娘。她成年后写文章纪念鲁迅,便是要‘再现’当年小姑娘眼里伯父的风采,而不是‘再造’一个伟人的形象。这样,就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具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了。童心真言...
-
扩展资料:作品赏析:作者把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国度的三位军事家和许多的人物,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事件,通过“兵法”连缀一起,戏剧性地刻画了多种栩栩如生的性格,诸如孙武执法如山不苟言笑,吴起求将杀妻、“啮臂而盟”,庞涓妒嫉,形象鲜明又各具特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简介:司马迁(约...
-
《少年闰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简介 《少年闰土》的写作背景如下: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下。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
野草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简介 具体如下:《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让·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散文诗在新诗革命初期就开始有人创作,...
-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
-
《春》中“……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中“酝酿”好在哪里 简介 《春》中“酝酿”的好:“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春》的内容简介:《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
-
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拓展资料:鲁迅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