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这首词饱含伤悼之意,概为亡妻而作。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
-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有认为词中所写乃是一“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
-
纳兰性德写长相思的写作背景(短点)。简介 写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
-
简介 《长相思》的写作背景如下:公元1682年,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长相思》纳兰性德 〔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白话释义:跋山涉水...
-
简介 意思是: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原文作“情到浓时情转薄”。这是一种大音稀声,大道无形之感。当一种感情极浓之时,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如此看来反而倒像是变淡了。出自:《山花子》作者:纳兰性德原文: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情到浓时情转...
-
原诗:《金缕曲·赠梁汾》清代:纳兰性德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 正文 1 1、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成句,进一步表明自己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有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友的品格。2、“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相传阮籍能“青白眼”,碰到他尊敬的...
-
书法家赵孟頫、大学士李东阳、词人纳兰性德、诗人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三兄弟等也都曾在什刹海畔住过。 二.景区票务 免费开放。 三.旅游时间 全天候。 四.旅游路线 1.起点:北京站 ①由北京站向东,(约700米)到建国门南站乘44外,经过8站到达德胜门站后步行(约800米)至什刹海公园。全程约1小时10分钟。
-
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
-
简介 《帐夜》这首诗中作者写到的景物有:“飞雁”、“白草”、“雪”、“月”、“风云”、“沙”。《帐夜》清代·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着花。白话释义:落月斜下,穹庐似的帐篷就着山势而建...
-
纳兰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之人,父亲是康熙年间名噪一时的重臣明珠,官居内阁十三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容若,却偏偏是“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仓央嘉措,人称活佛。在十五岁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一直生活在藏南的门隅地区。文学成就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
-
纳兰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之人,父亲是康熙年间名噪一时的重臣明珠,官居内阁十三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容若,却偏偏是“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仓央嘉措,人称活佛。在十五岁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一直生活在藏南的门隅地区。文学成就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