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
-
1 竹笋不但滋味清新,含有丰富的酪氨酸,对于辅助治疗抑郁症、宿醉等均有一定的功效,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肥胖人群减肥,但夏季如果吃太多竹笋,就有可能给女性造成晒黑、皱纹等各种皮肤困扰。竹笋 春夏交替之时,作为一种良好的食材,竹笋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竹笋不但滋味清新,含有丰富的酪氨酸,对于辅助治疗抑...
-
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尤其是江浙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
-
7 芦根粳米粥 功效: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原料: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做法: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8 苦瓜西红柿...
-
剁爪、去内脏、洗净;黄芪洗净切成6~7厘米长段,每段再对剖成两半,放入鸡腹内;将鸡放盘内,加调料,清汤,用棉纸封口,上笼蒸1~2小时熟烂,出笼即可食用。【功效】补养心气、滋肾益脾。【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毒疮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2)...
-
3 3、枇杷叶: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临床应用较广。如枇杷叶30克,款冬花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治疗气管炎;鲜枇杷叶50克,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服可治疗肺热咳嗽。取枇杷叶5克焙干为末,茶水调服可治鼻衄;枇杷叶20克,陈皮20克,甘草15克,生姜6克,水煎服可治...
-
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3.活血驱寒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
-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 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方法/步骤 1 芦根 治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芦根入肺经善清透肺热, 芦根治热病烦渴:芦根味甘寒, 芦根治热淋涩痛:芦根功能清热利尿,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2 热病...
-
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它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可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有显着效果。金银花药用可分为生药、炒药和炭药3种,炮制不同,功效不同,现介绍于下:生药是把鲜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生药味甘...
-
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
-
作用: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
-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4 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5 禁忌:《本...
-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8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
3 菊花粥 做法:用黄菊花20克,稍加水煎成菊花水,去菊花,将此水与大米160克共煮成粥。 功效:此粥对夏季风热感冒、目赤昏花、疗疮肿毒及高血压患者较为适宜。 38.芦根粥 做法: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粳米60克,生姜2片,将芦根洗净、切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加粳米、生姜煮成粥,分2次服食。 功效:...
-
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如涤痰汤(《济生方》);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
-
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老树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4.燥湿化痰老树陈皮辛散温通,气香而燥,既能行肺气之壅滞,又能燥湿浊而化痰,故常用于痰湿阻...
-
关键词:湿热食疗 湿热吃什么好 湿热食谱 湿热 竹茹的做法 食谱原料: 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健康提示: 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
-
紫贝齿的功效与作用 1 紫贝齿的功效: 紫贝齿又叫紫贝、文贝、紫贝子,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阿文绶贝、山猫眼宝贝、虎斑宝贝等的贝壳,紫贝齿有镇惊安神、平肝明目的功效,紫贝齿有治疗小儿高热抽搐、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的作用,无热邪者不宜用紫贝齿。 紫贝齿的功效与作用 药名:紫贝齿 ...
-
前人对橘红的功效与作用的论述 1 《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
-
陈皮的功效及其切制方法 1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陈皮剥取时多割成...
-
1、石斛粉清胃饮主料:石斛粉10g、竹茹12g、芦根30g、公英15g、枳壳10g、麦冬15g、薄荷6g、白芍12g、甘草6g制法:将石斛加入300ml煎煮,早晚各一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铁皮石斛粉功效:轻清凉润,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理气止痛。2、铁皮石斛粉炖雪梨主料:石斛粉10g、生地10g、雪梨1个制法:...
-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
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
-
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 芦苇根有哪些功效,快来看看吧。方法/步骤 1 芦根也可用于治疗肺痈所导致的咳吐脓血、腥臭痰或者痰中带血,以及外感风热所导致的咳嗽。治疗肺痈常与薏苡仁、冬瓜仁同用;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常与桔梗、桑叶等同用。 芦根还可以治疗胃热呕吐、呃逆,常与竹茹、姜汁等同用。 芦根还可用于...
-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 陈皮简介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陈者良,故名。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的功效。陈皮的功效 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
-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
-
2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3 黄芩治疗孕妇的胎动不安,凉血安胎。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起到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