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

 时间:2024-10-12 11:41:00

意思是: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出自: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

原文选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白话释义: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非常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会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就是善良的。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以及教育对人的影响,还有自我修养的作用,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要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说明文结尾的作用
  • 标题的作用的答题模式是什么
  • 日食时,太阳、月亮、地球是怎样排列的?月食呢
  • 最苦与最乐论证方法
  • 与鹏有关的诗词名句
  • 热门搜索
    鸡蛋面膜的做法和功效 phone怎么读 金桔怎么吃 意面的做法 酱油炒饭的做法 怎么查看wifi密码 蒸鸡的做法 耳鸣怎么办 小米电视怎么看电视直播 空白页怎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