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青铜时代的文字,它是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称金文,通常称为大篆,又称“籀文”。
金文是继甲骨文后,处于小篆前的一种文字形式,在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金文的书体已有中国书法肩架结构,它的构成方法完全按照古代造字方法“六书”进行。“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其中形声造字的数量最多。
从书法的变迁看,金文是秦汉小篆和隶书的基础,而从书法本身的审美角度看,金文已是一种完善的文字,达到书法艺术完善的阶段。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金文的文字特点:
战国金文文字,多数是在铜器铸成后用利器在器表刻出来的,且多出自工匠之手,随手刻成,故形体不规整,笔画细如芒发,字迹较潦草,俗体字亦较多。
战国中、晚期金文字字形亦因地区不同,在字形与结构上有不少差异,西周春秋文字形体在此时已被地方性俗体取代。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形声字于此一阶段金文中繁生,铭文中大量使用假借字。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