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妨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老师:“青蛙是孪生动物还是哺乳动物?”学生:“我知道青蛙会‘呱呱’地叫。”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真棒。”学生究竟棒在哪里?是答非所问吗?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学生连老师的问题都没听清,就无乱回答,这样的回答都能得到老师毫不保留的表扬,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听不听都不重要只要出声回答就是最棒的,这样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不利于学生是非观念的形成。在一次升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展示了他写的诗,其中有三句是这样的:妈妈好辛苦,上午搓麻将,下午斗地主。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展示就是老师对他的一种认可,一种表扬。老师不对这首诗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纠正。学生无形中会认为,她妈妈的行为是对的。今后他能不模仿吗?

3、让孩子形成错误的生活观。一位学生回到家里,交给他妈妈100元,说:“妈妈,我在路上捡的。”妈妈笑着说道:“捡到一百元,能做到一分不用,真顾家。”其实这一百元是班上另一位学生从家里偷出来后分给他的。但这位家长却不分青红皂白地表扬孩子。这孩子不仅说了谎,而且他的钱来路不当,但他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表扬。这样的表扬会无形中促成学生形成这样的生活观,只要对自己或家人有利,方式不重要,即使不劳而获也可以。

4、膨胀学生的虚荣心。在学校进行的“流动红旗”的活动中,有一项规定是:做好事可以加分。有一位成绩很差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交给老师,他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说他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叫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此老师发现这个班上交拾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经过调查查才知道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上交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己的。

5、不利于孩子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老师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可以发现,在优秀生和后进生间存在一条明显的鸿沟,他们各自成团。其实,这是老师不当的表扬无意中造成的。树大招风,这不仅存在大人世界里,在孩子的世界里也一样存在。很多老师本意想通过表扬一些优秀生,给其他同学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但老师却无意中把学生推上了风浪。一个班里优秀生只是一小部分,老师过多的表扬少数的优秀生,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那些优秀生太厉害了,是他们自己无法企及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跟优秀生交往。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中,有人会认为是优秀生让他们失去了被老师认可的机会,会对优秀生产生怨恨,就更不乐意跟优秀生交往了。优秀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太多,也很容易迷失自己,自认为很了不起,让他们自大起来,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下身段跟其他同学真心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