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炭疽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叶片受害的时候,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匍匐茎和叶柄受害时,行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发生严重时,全株枯死。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当浆果受害时,为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防治方法: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遮阳降温;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②发病初期,可选择的防治药剂有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溴菌·咪鲜胺。

3、草莓叶枯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中间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了。叶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有时呈“U”型病斑,组织枯死;严重时,病斑多互相愈合,叶片变褐枯死;后期病斑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甲嘧菌酯,异菌脲,或嘧菌酯。

5、草莓灰霉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花器、果实、也为害果柄、叶片。花器发病:花萼上有针眼大水渍状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较大病斑,使幼果湿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发病: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变成灰褐色斑,潮湿时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果柄发病:先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叶片受害:初期叶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防治方法:①选种较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疫病清,抑霉唑,啶酰菌胺或戊唑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