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胡志明市旧称柴棍、西贡,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面娑授赔那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万。位于楞洳熏哟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南临南中国海。东南距海口80公里。西贡港,年吞吐量可达450-550万吨。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越南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官方正式认定公布的民族就有54个。依据越南统计总局(TổngCụcThốngKê2010)于2010年所公布,于2009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8,584万人。其中主体民族“京”(Kinh)族占85.7%,其余53个少数民族占14.3%。京族人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其母语就是越南语(越南语称为TiếngViệt)。多数越南西部的少数民族族群被统称为“山里人”。若就语言分类的角度来看,越南的民族数量远多于54个民族。根据Ethnologue(Lewis2009:537)的纪录,若不包含手语,越南境内共有105种语言。越南政府认定的54个民族分属于下面5个语系:“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壮侗语系”(Daic)、“苗瑶语系”(Hmong-Mien;Miao-Yao)、“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3、农村的越族男女大都穿褐色、黑色或白色窄袖无领对襟上衣,着黑白色宽腿长裤。劳动时,男子喜戴帆布硬壳安南军帽,妇女多头戴葵叶和竹篙编织的圆锥帽,而且赤足。平时,城市居民多穿木质或塑料拖鞋,农村人喜欢穿塑料凉鞋。正式场合上,越族男子一般穿西装,妇女都喜欢穿各种颜色的炸秀长袍及黑、白色宽腿长裤。而越南几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如岱依族、泰族、侬族、芒族等,男子服饰与越族相差无几,妇女则保留上身缀着双排银质蝴蝶形纽扣的紧身短衣,下身穿长及脚面的紧身筒裙。苗族妇女传统的服饰包括斗笠折裙,前襟开缝带有短围胸的上衣、围裙、腰带、绑腿,但各支系的服饰又各具特色,白苗、青苗、红苗,从服饰上一望便知。瑶族各支系的名称就是由妇女的着装特点而得名:红瑶妇女头戴红头巾、胸前秀红花图案;钱瑶妇女衣领后钉有几枚铜钱;角昂瑶则是因妇女出嫁时要带缀有善角形木头的头巾而得名;青衣瑶妇女着青色衣服;白裤瑶是因姑娘出嫁时穿白裤而得名。

5、越族人婚姻一般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禁止家族内部通婚,并尽量避开同姓结婚。传统婚毛耖锣咭礼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男方如果看重某家姑娘,首先要向女方送枸酱和米酒,此谓问名;第二步,女方如接受礼品则表示同意,经媒人撮合举行订婚仪式,此谓第二步;第三步,男方送给女方一个红绸裹着的圆盒,象征幸福,还送有布匹、首饰盒、两支红蜡烛、两瓶酒、一头肥猪,由媒人当着众亲友之面签好婚约,置于男方祖亲排位之前。之后,男方还要向女方家送彩礼,其中槟榔是最重要的信物,象征团结和睦。此外还有一对红线捆着的大白鹅,预示白头偕老;举行婚礼为第四步,要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选好黄道吉日,双方大摆婚宴,以示庆祝。泰族的婚俗是男方上女家入赘,入赘8到11年后才能举行婚礼,其过程漫长而复杂。最可悲的是如丈夫去世,妻子只能嫁给丈夫的弟弟,如丈夫没有弟弟或弟弟已婚,则妻子只能一生守寡,抱恨终生。苗族则任然存在着古老的抢亲习俗。中部地区的一些民族还流行着一种收养“童养媳”的习俗。

7、越南其他少数民族大多也有各自的禁忌,且具共有性的是:不准进入坟山、鬼林;不准在鬼林打柴;不准触动龙树。寨门、村边路旁的祭品、屋内的供台和火塘、三脚架;不能把青叶子带回家,不能摸别人的头;不能靠中柱坐立或中柱及门上钉钉子;不能随意到姑娘住的房间等等。由于受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越南的文化习俗与我国相似。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年货,还要清扫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团圆饭,燃放鞭炮。春节主要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节主要是祭祖扫墓;端午节是夏历五月初五,主要内容是吃粽子;中秋节是夏历八月十五,主要内容是吃月饼。中秋节以儿童活动为主,所以中秋节又叫儿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