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是极为简单的方法:判断(到大写(取执行文件名() =“我的程序 .EXE”)在上述中,为何使用到“判断”命令,而不是“如果”命令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判断”命令的代码安全性要比“如果”命令高,这里不会举出一个汇编的例子,只要说明一下 7/37 即可。

3、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这里没有使用判断语句,而采用了一个循环命令去参与。其中“是否注册成功()”输奘兔炫确实是返回了一个逻辑值,但通过“到数值()”命令后就会被为 0或 1之间的一个数字,会用易语言的人都知道,一个循环命令中,如果循环数为 1,会执行循环中的命令,否则为 0不进入循环。生成机器码后,奸人会很难找到判断的汇编码,大大加强了保护性。

5、加密第 1定理:“如果()”语句一定不要出现在加密算法中。加密第 2定理:用“循环”类命令代替判断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