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此选择十多种在宏观经济分析场合经常被关注的月度物价指数,计算它们2003年初到2012年底期间的年度增长率。非食品消费物价与生活资料工业品的价格平均涨幅最低,过去十年年均涨幅在1到1.5个百分点上下。消费物价(CPI)、工业品生产者价格(PPI)、生产资料PPI属于第二等级,年均增长率在3到4个百分点之间。第三等级是出口品、股市、GDP平减指数、原料燃料价格,年均涨幅在4到5个百分点上下。
外国进口品、粮食、猪肉、食品CPI等居于第四等级,十年年均涨幅在6-9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在我们选择的14种商品与资产中平均涨幅最高:用官方数据计算也略微超过10%,不过房价可能是样本价格指数中最为低估对象,实际上十年年均涨幅至少可能低估了1-2个百分点。
当然,可能还有涨幅更高的较大类商品或资产没有包含在我们观察范围中,例如新时期艺术品和收藏品市场异常火爆,价格涨幅可能远超房价。
我们能不能从中发现规律,越是在涨价过程中,供给受到约束的商品,越受到追逐。
现在,我们个人投资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可以学到以下几点:学会与泡沫共起舞;掌握货币的属性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投资品;房子是较好的投资品。有了这个理念,我们个人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泡沫,理解泡沫,并能与泡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