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漾糕台州远古时就有的著名小吃,上叶山董一带是其传统产地。细白如雪,内如海绵,蓬松软口,米香四溢,不粘牙。它的做法是纯原始的操作,先将早籼米浸软,用石磨手工磨出米浆,布袋挤出细浆过滤,调入白糖、酵种。蒸笼里先放好纱布,将米浆倒入,先文火后猛火蒸熟即可。

3、牛奶馒头一般六月六吃或是小孩子满月时相送。亭旁一带有咸馅和豆沙馅两种;还有过年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馒头。

5、粳(也叫扁食)是农家夏至节令食品。那时正是插秧季节!农家以此为点心送到田头吃,故又有“田粳”的叫法。它是由小麦粉做成方形薄粉皮(有的加入绵青汁,做成青粳),内裹预先炒制好的馅料,做成耳朵状像饺子一样的食品,或下锅煮沸吃,或上笼屉蒸起来吃。

7、米团关于“米团”和“圆”,还有个流传几千年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湫水山十八肩莉鲼含鹤岭上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俩,为娘的双目失明,儿却是一表人才的孝子,名叫“团”,靠卖柴度日,难以成亲。龙王的千金“圆”,常行雨过十八肩岭,见“团”勤劳善良,决定要嫁给他。龙王闻此大怒,将“圆”打入十八层龙宫紧闭,但“圆”以绝食抗争,龙王只得出题说,若十八肩岭的磨盘和石臼头从山上滚下能粘合在一起就准其成婚。一日龙王派土地爷将磨盘和石臼头从山上滚下,霎时乌云翻滚,雷声阵阵。为了不使磨盘滚得太快,龙女收买了虾兵钻入磨心阻止磨盘下滚的速度,而石臼头不会滚,正当“圆”为难时,黄豆精可怜这对情人,动员无数的黄豆作为轮子助其翻滚,有情人终成眷属,待滚到了东海边,龙王惊呆了,半爿石磨已与滚圆的粘满豆粉的石臼头相依在一起,以为是天意,就成全了他们。后人为纪念这对天合地配的姻缘,用上等的糯米粉揉成团,裹上肉末、茭白丁、香菇、虾皮(谐音虾兵)等馅料,放入刻有梅兰竹菊、双喜、和合等喜庆图案的“米团”印里造型,做成磨盘状的美食,上笼屉蒸熟,即成了软糯鲜香的名小吃。而往往有米团必有配对的“圆”,合意为“团团圆圆”。圆同其它地方的汤圆不同,一般在冬至吃,又称冬至圆。平时主要在定亲等喜庆之时,放在川篮(一种柱型有格的竹制品)里同“米团”配对作为礼物。湫水山下的“圆”是馅料裹外不裹内的,据说也是应了这个典故之故。做“圆”先是糯米粉兑水反复揉,做成乒乓大小,下锅煮熟,出锅后在黄豆粉拌红糖的馅料里滚几下乘热食之,软糯香甜。后来为了红色这个喜庆色,逐渐演变成多以红豆粉为馅料。

9、鸡蛋麦焦头用事先做好的圆形粉皮摊入锅里,放入炒制好的馅料(类同五香麦饼的馅料),再加鸡蛋将馅料粘住,同时对折粉皮成扇形烙熟即成。

11、水潺饼是由渔民发明的,最早的水潺饼就是将水潺(又称豆腐鱼)去头、尾及刺,剁成鱼泥掺入面粉、老酒、生姜汁等,压成圆形,烙熟即成两金黄的鱼香粉饼。现代的水潺饼,进一步创新发展,在饼面上撒入红红的香肠末,使之成 为更加诱人的美食。

13、五香糯米饭在古历四月八日吃的节日食品,据说在这一天吃,主要是为春去夏来接力之用。配料有白鲞肉、碗豆、咸肉、土豆、赤豆、黄豆、香菇、豆腐等。随着现代人口味的变化,现在有去鲞肉加蟹肉、蛏肉等的糯米青蟹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