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新闻网:湖北旅游景区排名出炉:4a景区提质强劲 人文景点成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 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 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人类历史的奇迹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 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 “中国最 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所以 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之无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 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第二名:北京故宫 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又称紫禁城。
历代宫殿都 “象天立宫” 以表示君权 “受命于天” 。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 四年(1406 年),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
历经明清两个朝代 24 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占 地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5 万多平方米,有房屋 9999 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 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 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 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 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 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 呼应。
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
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 10 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第三名:承德避暑山庄 详细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
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距离北京 230 公里。
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 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 1703 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
乾隆,耗时 89 年建成。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 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 72 景。
拥有殿、堂、楼、馆、亭、 榭、阁、轩、斋、寺、等建筑 100 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始建于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 87 年。
避暑山庄占地 564 万平方米, 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 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 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 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 避 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由于存在众 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 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十大名胜、 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1994 年 12 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用名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 年 5 月 8 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避暑山庄 与北京的颐和园, 苏州的拙政园, 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 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第四名:安徽黄山 详细介绍: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 1078 平方公里。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
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丽,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素称黄山“五绝” ,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黄山 82 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 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 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 51 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 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
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 一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 属楚。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
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 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 四日(公元 1121 年) ,歙州被诏改为徽州。
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 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
地区的失而复得。
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第五名:杭州西湖 详细介绍: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 西湖。
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 人间天堂。
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 积 49 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 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 风光称著。
西湖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多能看到她的风姿,具有"景在城中立,人 在画里游"的感觉。
历史上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等,最著名的是南宋时定名的"西湖 十景"。
1985 年评出了"新西湖十景",2007 年又评选出了西湖新新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 60 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 40 多处重点文物古迹 30 多处。
概括起 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 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 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2007 年 5 月 8 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秀美的西子正展现出她婀娜的芳姿迎接来自五 湖的朋友,来自四海的嘉宾。
第六名:桂林山水 详细介绍: 桂林山水,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游区,千百年来不知 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 一水相连。
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其中一江(漓江) ,两洞(芦 笛岩、七星岩) ,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具代表性. 第七名:西安兵马俑详细介绍: 西安兵马俑 在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
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 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
我们发掘 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 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 颜色就慢慢 地脱落了。
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 双耳竖立, 有的张嘴嘶鸣, 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第八名:苏州园林 详细介绍: 苏州园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 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 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内内.16,17,18 世纪 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 200 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 60 余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 之城"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 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过清、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 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1997 年和 2001 年有九大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第九名:长江三峡 详细介绍: 长江三峡是指在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 205 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 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 山峰一般高出江面 1000---1500 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 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第十名:台湾日月潭 详细介绍:
台湾日月潭,日月潭,中国十大名胜之一, 日月潭位处水沙连之轴心地带,隶属南投县鱼池乡,位于台湾中央脊梁山脉的西麓地带,处 在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亦即潭西为平地,潭东即是高山重叠的山地。
日月潭大约居南投县 之中央地带,位于东经 120 度 55 分,北纬 23 度 52 分,北方接埔里镇,东北邻仁爱乡,东 南为信义乡,西南接水里乡,西北方毗连国姓乡。
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断层及河川侵蚀等作用,致使境内山丘遍布,其间约罗布 13 个大小悬殊的盆地,许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
境内盆地是属埔里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区, 以鱼池盆地的面积为最大(21 平方公里) ,仅日月潭(5.4 平方公里)保持湖泊原貌,而鱼 池盆地周围山峰,如过坑山(1331m) 、大尖山(2016m)、水社大山(2120m)等属埔里板岩 山地,为乌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区,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头社(1.6 平方公里) 、铳柜(0.7 平方公里)等则属浊水溪流域。
日月潭、头社、鱼池及埔里等地,原来均为湖泊,因为此地带同为第三纪粘板岩层的陷 没地带,也就是粘板岩层的断层地带,由于地壳的变动致不断的褶曲及陷没作用后,而形成 大、小的盆地,然后蓄水,便形成了山间的湖沼。
其蓄水的时期当在洪积世之同时,以后因 日长月久于若干年代后, 复经填充或决堤作用而干涸, 便又成了肥沃的盆地平原, 如今头社、 鱼池、埔里便是。
其中日月潭被遗留在较高的位置,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蚀最迟且最 少,故仍能蓄存相当的水量,使之不致干涸,同时又无外来的沙砾填充,并且尚有相当雨水 量之流入,且流出之水量又极少,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